走读生能有多仗义?书包里满满“违禁品”,老师看了都不忍心没收

2023-08-24 22:02:28 来源:优秀父母教育日记

网络上有一个热搜话题就叫做走读生的使命,在很多中学,其实学生大多数都是住宿制,很少有同学能够幸福的走读上下学。一个班级里可能只有一两个走读生,然而这样的走读生便承担起了造福全班同学的重任,那就是要把各种各样学校里没有的小东西偷偷藏到包里,往学校里面带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小到早餐,大到学校规定的违禁品,走读生们真的是诠释了什么叫做人间有义父,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,真的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住宿生。

走读生不愧是全班义父,包里带的“违禁品”,老师舍不得没收

在同窗的岁月里,相互扶持成为了一种无言的默契。学校的校园里,走读生们与寄宿生们互为知己,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。这样的联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,而是延伸到了校外,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故事。

对于走读生而言,他们拥有出校门的权利,这成为了很多寄宿生羡慕的地方。这个特权也让走读生在校外干起事情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。让我们来看看当年的走读生都是怎么大义凛然,承载全班希望的吧。

一些同学利用这种便利,习惯性地请求走读生帮忙购买早餐,或者取各种所需的物品。曾经有位走读生回忆道,当年他们为了能够让他带物品回来,甚至凑钱给他买了一个大容量的登山包,以此来承载满满的希望与期盼,仿佛是满载着全班同学的梦想归来。

这样的情景让走读生也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的温暖,有家长更是对这种做法感到称赞,表示以后也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样去助人。

然而,走读生的角色并不仅仅是早期的外卖小哥,他们更是背后承载了许多责任和压力。不仅需要具备承载物品的能力,还需要强大的记忆力。例如,同学们的各种需求和要求,都需要走读生一一记在心里,以便在外出后不会遗漏。

有时候,同学们可能会一次性将手机、充电器等物品交给走读生,希望他们在外充电,这就要求走读生在面对桌上密密麻麻的物品时,能够清晰地区分每个人的东西。这种要求对于走读生的体力和记忆力提出了双重挑战。

尽管老师可能会察觉到这些情况,但当看到走读生为了全班同学付出的努力时,往往也会心生一丝踌躇,让他们得以保留这份用心。

就比如一个同学凌晨5:00就得起床,催促着店老板赶紧打包50份热乎乎的包子来给学校的住宿生们当早餐吃,或者是整整装了37份荷叶鸡送到学校。这些情况哪怕是被老师看到了,估计也舍不得没收吧,毕竟这是同窗之间的一片情谊,是你我互帮互助的一种体现。

再加上走读生的这种情况,哪怕是通报批评出来也很尴尬,比如某位女同学为全班同学买了32份小饼夹肉的事情,哪怕是放到了学校的公示板上,好像也总有一些搞笑的嫌疑。难怪有人称之为全班义父,吕布来了都得老泪纵横。

走读生往往还有学习上的优势,因此有条件的家庭,最好支持走读

家长若有条件,应该为学生提供走读的机会。这是因为走读学生在学习方面享有更少的干扰,能够更专心地投入到学业中。为孩子提供走读便利,有助于优化学习环境,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。

在寄宿学生的生活中,常常伴随着与同学的相处、宿舍生活等因素,这些外在干扰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。

而对于走读学生而言,他们有着更大的自主权,能够选择更加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。没有了宿舍生活的喧嚣和杂乱,走读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学业,更好地掌握知识,提升学术成就。

走读学生的另一个优势在于,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规划学习时间。寄宿学生的作息时间常常受到学校的规定和同学的影响,而走读学生则能够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。

这种自主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,还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时间管理能力,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此外,走读学生通常会更多地与家庭保持沟通,家长也能更方便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。这种亲近的关系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,增强他们的自信心,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。

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,来说说吧?

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推荐阅读>